文章目录
  1. 1. 要点
    1. 1.1. 兴趣与合作
    2. 1.2. 性本善还是恶?
    3. 1.3. 自卑感与优越感
  2. 2. 原文摘录
  3. 3. 参考

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本书成书于1932年,距今将近100年,书中谈到了童年、家庭、学校等方方面面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也举了很多案例,虽然感觉不成体系,但是有些观点还是值得反复咀嚼的。

要点

兴趣与合作

本书一开篇,作者就带着我们探讨生活的意义,他提出人活在地球上,会受到三种限制:

  • 我们无法脱离地球表面去生活
  • 我们不是孤立的生活着,要和其他人产生联系
  • 我们生命的延续依赖于人的两种性别

对于个体来说,就是每个人不得不面临的职业社交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失败者,都处理不好这些关系,其根本原因是缺乏归属感和社会兴趣。作者提出,合作才是解决之道,包括在家庭和学校,都要广泛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性本善还是恶?

作者否定了遗传决定性格的观念,他认为“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的想法是站不住脚的,人们最终选择走向何方,取决于他从环境所接受的感觉和印象,以及他对这些感觉和印象的解释。他还否认卓越出自于天赋,甚至连莫扎特这样的音乐天才,他都不认为是天赋起了决定作用,这个观点与刻意练习的理论不谋而合。

自卑感与优越感

不是说有强烈自卑感的人一定是个显得柔顺、安静、拘束而与世无争的人。愤怒、眼泪、紧张、道歉都可能是自卑的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如果我们勇往直前,通过改进环境,可以逐渐摆脱自卑感。就像作者所说,人类的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作为基础的,在每件人类的行为之后,都隐藏有对优越感的追求,比如,科学的兴起就是因为人类感到他们的无知,和他们对预测未来的需要,从而努力奋斗的结果。

可是,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如果暂时摆脱不了自卑感,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他不是把自己锻炼得更强壮、更有适应能力,而是训练自己,让自己在自己的眼中显得更强壮。他可以用这种方式来麻醉自己,但是他的自卑感仍然原封未动。

原文摘录

P20

每种生活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合作的能力,而每种工作也都必须在人类社会的架构下,以能够增进人类福利的方式来予以执行,只有了解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的人,才能够有较大的机会成功地克服困难。如果老师、父母及心理学家们都能了解:赋予生活以某种意义时可能会犯错误,当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不断努力,而不能把肩上的重担推给别人、口出怨言以博取关怀和同情,或觉得非常丢脸而自暴自弃。我们应该说: “我们必须开拓我们的生活。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能够对付它。我们是自己行为的主宰。除旧布新的工作,舍我其谁!”假如每个独立自主的人,都能以这种合作的方式来对待生活,那么人类社会的进步必然是无止境的。

P45

争取优越感的动作总是朝向生活中无用的一面,真正的问题却被遮掩起来或避开不谈。个人限制了他的活动范围,苦心孤诣地要避免失败,而不是追求成功。他在困难面前会表现出犹疑、彷徨,甚至是退却的举动。

P134

事实上,不仅是我们的社会生活,我们的整个世界都是如此——那么我们便会认识到:人类都在追求想要成为征服者,想要超越并压垮别人的目标。这种目标是早年训练的结果,也是觉得自己在家庭中未曾受到平等待遇的儿童努力奋斗、拼命竞争的结果。我们要避免这一类的危害,唯一的方法就是给予儿童更多的合作训练。

P142

在我们现行的教育制度下,我们通常会发现:当孩子开始上学时,他们对竞争的准备比对合作的准备更为充分。在他们的学校生活中,对竞争的训练也一直持续不断。对孩子而言,这是一种不幸。假如他击败了别的孩子,遥遥领先,他的不幸并不见得比屈居人后而万念俱灰的孩子少。在这两种情况下,他都会变得只对自己感兴趣。他的目标将不会是奉献和施予,而是夺取能供自己享用之物。正如家庭应该团结一致,每个成员都是团体中平等的一分子一样,班级里的同学也应该如此。只有按照这个方向开展教育,孩子们才会真正彼此感兴趣,并享受到合作的快乐。

P146

现在,有许多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也都殊途同归地得出同样的看法,认为性格中有遗传成分的信念只能称为迷信而已。这种迷信已经存在几千年了。当人们想要逃避责任,并对人类行为采取宿命论的观点时,性格特征是来自遗传的理论便自然而然地出现。它最简单的形式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或“性本恶”的想法。这种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只有逃避责任的欲望很强的人才会坚持它。“善恶”像其他各种性格的表现一样,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有意义。它们是在社会环境中和同类相互切磋所得的结果,它们蕴含了一种判断,“顾全他人的利益”,或“违反他人的利益”。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并没有这一类的社会环境。出生之后,他的潜能足以使他往任何一个方向发展。他所选择的途径决定于他从环境和从自己身体所接受的感觉和印象,以及他对这些感觉和印象的解释。

P178

罪犯全部都是懦夫。他们逃避了他们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足以应付的问题。除了他们所犯的罪行之外,我们可以在他们面对生活的方式中看出他们的懦弱。即使是在他们所犯的罪行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的懦弱。他们隐藏在僻静和黑暗中,恐吓过往行人,在行人采取防卫措施之前先亮出了武器。罪犯以为自己是很勇敢的,但是我们绝不可认同他们的想法,否则,我们就被愚弄了。罪行是懦夫模仿英雄行径的表现。他们在追求着一种自己构想出来的个人优越感目标,他们以为自己是英雄,但其实这又是一种错误的统觉表,也是缺少常识的表现。我们知道他们是懦夫,假如他们知道我们对这一点很清楚时,必然会大吃一惊。

P199

我们发现,在形形色色的罪犯之间,在各种不同的失败者之间,他们最主要的共同点就是缺乏合作精神,缺乏对别人及对人类幸福的兴趣。

P212

有些孩子在16岁结束高中学业之时,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仍然拿不定主意。他们经常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是对以后的生活却一点主意也没有。如果详加注意,我们会发现这些孩子大多野心勃勃,不过却不肯真正与人合作。

P221

我们应该认识到,婚姻并不是私人的事情,而是全体人类在心灵上和精神上都必须参与的共同事务。结婚之后,双方都必须负起某些责任,这是整个社会对他们的期待。社会希望他们生育健全的子女,并以合作的精神将之抚育成人。因此,在每一桩婚姻中,每一个人都应当乐于合作。原始社会用图腾和其复杂的制度来控制婚姻的方法,在今日看来也许相当可笑,但是它们在当时的重要性则是不容忽视的。它们的真正目的在于增加人类的合作。在生活中会遭遇最大困难,并做出损人利己之事的人,就是对其同胞不感兴趣的人。人类所有的失败者都是从这批人中孕育出来的。各种不同的宗教都以自己的方式鼓励合作。站在我的观点,任何人类的努力,只要是以合作为最高目标的,我都完全赞同。争执、批评和贬抑对方都是不必要的。

P226

忧郁症患者还有以自杀作为报复手段的倾向,因此医生第一件要注意的事,就是避免给他们自杀的借口。我自己解除这种紧张的方法是向他们建议治疗中最重要的规则:“不要做你不喜欢做的任何事情。”这似乎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我相信它牵涉到整个问题的基础。

P235

我们甚至可以说,要完全解决这种两个人的合作问题,每一个配偶都应该关心对方更甚于关心自己。这是爱情和婚姻成功的唯一基础。我们应该已经能够看出,许多关于婚姻的意见及其改革计划都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如果每一个配偶对于其伴侣的兴趣都高于对自己的兴趣,那么他们之间便会有真正的平等。如果他们都很诚心地奉献出自己,他们便不会觉得自己低声下气或受人压制。只有男女双方都有这种态度,平等才有出现的可能。他们两人都应该努力使对方的生活安适和富裕,这样,他们才会有安全感。他们会觉得自己有价值,他们觉得自己被需要。

P240

最坏的情况是个人只顾及自己利益的时候。如果他受过这种训练,他会终日盘算着:我能从生活中得到什么样的快乐或兴奋?他会一直要求自由和解脱,从不考虑要怎样才能使其伴侣的生活更轻松,更富裕。这是一种不幸的做法。我把它比拟为缘木求鱼。它不是罪恶,而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因此,在准备我们对爱情的态度之时,我们不能只图安逸或只想逃避责任。爱情中如果含有犹豫和怀疑,爱情便不会坚固。合作需要有永恒不变的决心;当这种结合中包含有固定不变的决心时,我们才认为它是真正爱情和幸福婚姻的例子。这种决心不仅包括有生儿育女的决心,并且要教育他们,训练他们学会合作,尽我们的力量使他们成为良好的公民,成为人类种族中平等负责的一分子。美好的婚姻是我们养育人类未来一代的最好方法,所有人都应该记住这一点。婚姻其实是一项工作,它有它自己的规则和律法,我们不能只选用其中一部分,规避其他部分,而又不损及地球上的永恒定律——合作。

参考

  • 《自卑与超越》【奥地利】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曹晚红译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7年01月
文章目录
  1. 1. 要点
    1. 1.1. 兴趣与合作
    2. 1.2. 性本善还是恶?
    3. 1.3. 自卑感与优越感
  2. 2. 原文摘录
  3. 3.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