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 1. 要点
    1. 1.1. 修己
    2. 1.2. 孔子之精神生活
    3. 1.3. 美育与人生
    4. 1.4. 复兴民族与学生
  2. 2. 参考

本书主要收录了蔡元培先生给学生授课所用的《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还有数篇关于道德修养的演讲稿,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书中内容,主要是用半白话,半文言文方式写成的。既有中华传统文化,还有欧美进步思想。时隔近百年,仍被蔡元培先生学贯中西,迫切想提升民族道德修养的精神所感动。

先生在书中多次强调,体育、美育、德育的重要作用,我想这也是当下内卷时代最应该“卷”的方向。

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而精神生活却极度匮乏,这部一百年前的书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要点

修己

何谓“道德”?蔡元培先生认为

人之生也,不能无所为,而为其所当为者,是谓道德。道德者,非可以猝然而袭取也,必也有理想,有方法。吾国圣人,以孝为百行之本,小之一人之私德,大之国民之公义,无不由是而推演之者,故曰唯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由是而行之于社会,则宜尽力于职分之所在,而于他人之生命若财产若名誉,皆护惜之,不可有所侵毁。行有余力,则又当博爱及众,而勉进公益,由是而行之于国家,则于法律之所定,命令之所布,皆当恪守而勿违。而有事之时,又当致身于国,公而忘私,以尽国民之义务,是皆道德之教所范围,为吾人所不可不勉者也。

如何培养良好的道德?

夫道德之方面,虽个个不同,而行之则在己。知之而不行,犹不知也;知其当行矣,而未有所以行此之素养,犹不能行也。怀邪心者,无以行正义;贪私利者,无以图公益。未有自欺而能忠于人,自侮而能敬于人者。故道德之教,虽统各方面以为言,而其本则在乎修己。修己之道不一,而以康强其身为第一义。身不康强,虽有美意,无自而达也。康矣强矣,而不能启其知识,练其技能,则奚择于牛马;故又不可以不求知能。知识富矣,技能精矣,而不率之以德性,则适以长恶而遂非,故又不可以不养德性。是故修己之道,体育、智育、德育三者,不可以偏废也。

孔子之精神生活

蔡元培先生认为,但使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在不可兼得的时候,孔子一定偏重精神方面。他从3个方面观察孔子的精神生活:

  • 在智的方面,“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何等的高尚!
  • 在仁的方面,“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是何等的伟大!
  • 在勇的方面,“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这是何等的谨慎!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外,还有2个特点:

  • 毫无宗教的迷信。孔子也言天,也言命,照孟子的解释,莫之为而为是天,莫之致而致是命,等于数学上的未知数,毫无宗教的气味。凡宗教不是多神,便是一神;孔子不语神,敬鬼神而远之,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完全置鬼神于存而不论之列。凡宗教总有一种死后的世界;孔子说: “未知生,焉知死?”
  • 利用美术的熏陶。孔子的时代,建筑、雕刻、图画等美术,虽然有一点萌芽,还算是实用与装饰的工具,那时候认为纯粹的美术是音乐。孔子以乐为六艺之一,对于音乐的美感,是后人所不及。

最后,他说

以智、仁、勇为范围,无宗教的迷信而又音乐的陶养,这是完全可以为师法的。

美育与人生

先生认为,知识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而情感可以解决长远问题。

人的一生,不外乎意志的活动,而意志是盲目的,其所恃以为较近之观照者,是知识;所以供远照、旁照之用者,是感情。
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且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这种是完全不由知识的计较,而由于感情的陶养,就是不源于智育,而源于美育。

先生建议,我们平时除了工作之外 ,一定要多读书、听音乐。

所以吾人固不可不有一种普通职业,以应利用厚生的需要;而于工作的余暇,又不可不读文学,听音乐,参观美术馆,以谋知识与感情的调和,这样,才算是认识人生的价值了。

复兴民族与学生

蔡元培先生认为,我们要实现民族复兴,需要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 体格
  • 知识及能力
  • 品性的修养

总结起来,还是体育、智育、德育这3个方面。

参考

  • 《中国人的修养》蔡元培著 金城出版社 2014年08月
文章目录
  1. 1. 要点
    1. 1.1. 修己
    2. 1.2. 孔子之精神生活
    3. 1.3. 美育与人生
    4. 1.4. 复兴民族与学生
  2. 2. 参考